>
康復治療科
引導式教育是指通過他人的引導、誘發和教育,采用綜合的康復手段,調動患者的自主運動等各方面的潛力,以娛樂性和節律性意向來激發患者的興趣和參與意識。以此來促進功能障礙者的改善。該法目前廣泛應用于小兒腦性癱瘓的臨床及家庭康復治療,是國際公認較有效的方法之一。
以兒童需要為中心:以兒童需要為中心是Peto法原則的核心。一切的治療措施都必須圍繞以孩子的迫切需要為依據,首先解決孩子的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但要根據每個孩子的功能殘疾不同,以及隨著孩子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教育終點要隨時變更。
引導誘發和激發兒童學習動機:鼓勵和引導孩子主動思考、向往目標、向往成功;利用環境設施、學習實踐和小組動力誘發學習動機;以娛樂性、節律性意向激發患兒的興趣及積極參與意識,引導調動患兒自主運動的潛力,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去迎接挑戰,解決它們所面臨的實際問題。
整體意識、全面發展:對每個兒童要有全面的了解,根據小組大多數孩子們的期望和需求,制定一些共同的目標,應用相同的方法對孩子進行訓練。應堅持全面康復的觀點,將腦癱患兒的語言、智力、情緒、性格、人際關系、意志、日常生活機能、體能和文化課學習等結合起來進行教育訓練,并將教育訓練與其他各種治療相結合,積極參與社會,使其各個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這些發展會幫助它們戰勝自己的行為障礙。
按性質分組、可選擇上課:將功能殘疾性質和成度相近的兒童組成小組,使學習的目標、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更能切合大多數兒童的需要。必要時還可根據智力水平、個體需要選擇上課,如上文化課時按智力水平高低分組學習,時分時合,但要保持相對穩定,盡量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學習訓練。
循序漸進、融合貫通:先從簡單的動作開始訓練,或將難度較大的動作分解成幾個小的動作進行訓練,待小的動作熟練后再串聯起來訓練,使孩子容易獲得成功感,增強信心,教育訓練與平日的生活流程相結合,合理編排、動靜結合、融合貫通,讓患兒在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中,輕松愉快地完成各項習作程序,使生活的每一個時刻都是兒童學習的機會,并鼓勵兒童將這種意識延續終生,以提高和鞏固康復效果。
極端負責、團隊精神:以引導員負責的引導式教育小組(輔助引導員、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護士和其他工作人員)全面負責小組患兒的生活、學習、功能訓練和各種治療等。引導式教育小組必須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愛心,要了解和關愛每個孩子的問題和需要,策劃目標、設計方法、課程安排和組織實施等,小組成員之間要親密合作,發揮團隊精神,示范和引導小組患兒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發揮團隊精神。
區別于傳統的感統訓練教室,互動多媒體感覺統合訓練教室是通過新的多媒體技術為兒童營造出的虛擬康復訓練環境,包含豐富多彩的訓練項目,結合科學的實物訓練器材,使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更有效的提高孩子注意力。
多媒體感覺統合訓練運用高精尖的互動多媒體技術,結合圖片、聲音、視頻,使患兒身臨其境,從而達到干預效果,通過特殊兒童喜愛的動畫教學的形式,融合各種不同的感官活動,包括視覺聽覺嗅覺,親子互動來改善加強認知信息,有效促進患兒對知識的理解,加強其對外界的認知,豐富他們的信息量,提高患兒的主動認知水平,患兒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進行認知、感知、運動等訓練,互動訓練可以集中患兒的注意力,彌補他們因年齡特征,思維特點,知識基礎因素的限制,極大的改善了信息的干預和接收。
近年來,很多發達國家和一部分發展中國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Peto法治療小兒腦癱。Peto機構不斷發展壯大,Peto法的應用亦日益廣泛,其適應癥也不斷地拓寬。有些國家應用Peto法治療成人偏癱、帕金森病、多發性硬化、認知障礙癥(即老年癡呆癥)和各種神經系統疾病的后遺癥等均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腦性癱瘓:適合于不同年齡的腦性癱瘓,尤其是對3歲以上小兒腦癱效果較好。
某些先天性神經系統發育不全和心理障礙性疾?。?/strong>如智力低下、單純性運動發育遲緩、語言發育遲緩和孤獨癥(即自閉癥)等。
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后遺癥和遺傳病導致的運動及語言障礙:如先天愚型、脊髓性肌萎縮、肌肉萎縮癥、關節彎曲癥、成人偏癱、脊髓多發性硬化癥等。近年來有報道對帕金森病亦有康復效果。
高危兒的早期干預:對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早產兒、新生兒窒息和膽紅素腦病等高危兒均有很高的早期干預價值。如通過光、聲和玩具等引導誘發孩子的運動和認知功能。
雖然病變的性質和神經系統受損情況不同,但上述患兒的學習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因此,應用引導式教育療法進行訓練同樣有效。由于病因和學習需要不同,應根據個體需要,在課程設計、教學方法、誘導學習方法和環境設施方面作相應的調整。
此外,引導式教育療法亦可用于正常兒童的早期教育,因為引導式教育法是以正常小兒神經發育學和教育學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因此對早期開發正常因幼兒的語言、運動、交流、理解和感知等智力水平亦具有很高的指導和實用價值。
1、引導調動患兒本身自主運動的潛力,以娛樂性、節律性意向激發患兒的興趣及參與意識。在訓練過程中,引導員主要誘發患兒自主地完成該項動作,盡可能少的給予患兒幫助。強調讓腦癱瘓而學習正常孩子的基本動作模式,通過主動參與學習和解決因運動功能失調而引起的困難,從而建立積極獨立的性格。例如訓練患兒下蹲這個動作,以便能自行排便,對于不能下蹲著可給予鼓勵,嚴重患兒才能給予梯背椅輔助,并在“1、2、3、4、5”的齊喊口令下,讓孩子們集體完成下蹲這一動作。
2、集體訓練、個體訓練和家庭訓練相結合。集體訓練不但達到訓練功能的目的,而且有助于其性格的發展和社會交際能力的提高,為今后適應社會打下量好的基礎。個體訓練是為了使每個成員都能跟上小組的平均水平,而家庭訓練保持了訓練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3、引導式教育不但促進兒童的運動功能得以康復,而且還促進了兒童的語言、理解、感知能力和智力水平全面發展。同時還強調了整體的觀念,即人的身體和思維是不可分割的,并以培育兒童的人格發展為目標。
4、引導式教育強調的是每日24小時的嚴密訓練,患兒每日從起床到入睡,有機地運用各種訓練方法與日?;顒酉嘟Y合起來進行療育。
5、引導式教育是一種教育與訓練相結合的方法,與Bobath、Vojta等方法在概念上存在著區別,后者歸類于神經生理學方法。引導式教育誘發服務對象是學習動機,鼓勵腦癱患兒積極參與功能障礙康復的項目,因此,引導式教育不僅是運動功能的康復過程,而且也是一種教育過程。
6、強調所有參與訓練程序的人員必須緊密地合作,全面地評估個別服務對象的能力和需要。因此,訓練程序成功與否,“團隊精神士氣”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7、強調以小組形式進行訓練,讓服務對象學習所需技能,并能避免服務對象過分依賴有關的引導員。
8、強調整日具有連貫性的訓練計劃,因此每一分每一秒對學習者來說都很重要。而設計訓練程序時,則采用自然而具實效的模式進行,例如安排服務對象在用餐時間學習自己進食。
9、強調環境控制的重要性,應用特殊家具和空間的布置,根據需要不斷地改變環境,發展孩子在各種情境中解決困難的能力。
10、強調利用語言和韻律,協助服務對象協助運動功能。
11、根據運動生理學和神經生物學原理,以教育學、心理學和哲學等為基礎,并與幼兒園和中小學教育相結合。
Copyright ? 2015 新鄭市中醫院
本站文字及圖片內容版權歸新鄭市中醫院,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