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一科(骨傷科東區、西區)
實驗室檢查方法有:1、X線 ;2、CT;3、核磁共振;4、其他,如血沉、類風濕因子等。
輔助檢方法查有:1、“4”字試驗;2、直腿抬高試驗;3、浮髕試驗等。
骨病一般包括: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質增生、股骨頭壞死、產后風等。
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癥??煞磸桶l作并累及心臟。臨床一以關節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為特征.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ぱ壮志梅磸桶l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血管炎病變累及全身各個器官,故本病又稱為類風濕病。
退行性關節炎
退行性關節炎又稱肥大性關節炎,是指一些老年人常常會有腰痛、腿痛、關節痛。由于它多見于老年人,因而也稱作老年性關節炎。老年性退化,是引起退行性關節炎的主要原因。中老年后,一切組織器官都會發生退行性變化;骨和關節組織也不例外,退行性變化,尤其好發于承重的關節和多活動的關節。過度的負重或過度的使用某些關節,可促進退行性變化的發生。此外,如關節內骨折、糖尿病、長期不恰當地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因素,均可促進退行性變化的形成和加速已存在的退行性變化的發展。
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屬風濕病范疇,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的一種。該病因尚不明確,以脊柱為主要病變的慢性病,累及骶髂關節,引起脊柱強直和纖維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變,屬自身免疫性疾病。近些年利用中醫藥在臨床上取的進展性突破,中醫四聯修復再生療法—通過補氣血、活腎、化瘀、修復四效合一,從內及外整體調理治療,調節功能擾亂等系統治療取得明顯效果,無論病史長短,患病年齡大小,均可在15-30天見效,癥狀逐漸消失,治愈后不易復發。結果臨床應用25605例,少則2-3周期,癥狀基本消失,6個月至3年隨訪,無1例復發。
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導致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并引起各種各樣癥狀和體征的綜合征。
腰椎病
醫學上所講的腰椎病,涵蓋了“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腰肌勞損、腰扭傷、腰椎退行性病變、風濕或類風濕性腰痛、腰椎結核、風寒濕性腰痛、瘀血性腰痛、濕熱性腰痛、腎虛性腰痛、頸椎病”等疾患。
肩周炎
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病癥。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見于體力勞動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據臨床觀察,醫院常用藥合盛堂宗予以治療,本病早期肩關節呈陣發性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以后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疼痛,并逐漸加重,晝輕夜重,肩關節向各個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肩部受到牽拉時,可引起劇烈疼痛。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并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
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癥又稱為增生性骨關節炎、骨性關節炎(OA)、退變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是由于構成關節的軟骨、椎間盤、韌帶等軟組織變性、退化,關節邊緣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變化,而出現骨破壞,引起繼發性的骨質增生,導致關節變形,當受到異常載荷時,引起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的一種疾病。骨質增生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又稱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為常見的骨關節病之一。大多因風濕病、血液病、潛水病、燒傷等疾患引起,先破壞鄰近關節面組織的血液供應,進而造成壞死。其主要癥狀,從間斷性疼痛逐漸發展到持續性疼痛,再由疼痛引發肌肉痙攣、關節活動受到限制,最后造成嚴重致殘而跛行。激素藥亦會導致本病的發生。中醫認為疾病發生原因為外因和內因,且內因外因相互作用,使人體陰陽失去平衡,氣血的失恒而生疾,亦稱"髀樞痹"、"骨痹"、"骨萎"。
骨腫瘤的發病因素很復雜,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病因。內因有素質學說、基因學說、內分泌學說等;外因有化學元素物質和內外照射慢性刺激學說,病毒感染學說等。部分多發性骨軟骨瘤和纖維樣增殖癥與家族遺傳有關。骨的良性腫瘤可以惡性變:如多發骨軟骨瘤可惡變為軟骨肉瘤。
為骨腫瘤早期出現的主要癥狀,病初較輕,呈間歇性,隨病情的進展,疼痛可逐漸加重,發展為持續性。多數患者在夜間疼痛加劇以致影響睡眠。其疼痛可向遠處放射。
位于骨膜下或表淺的腫瘤出現較早,可觸及骨膨脹變形。如腫瘤穿破到骨外,可產生固定的軟組織腫塊,表面光滑或者凹凸不平。
骨腫瘤后期,因疼痛腫脹而患部功能將受到障礙,可伴有相應部位肌肉萎縮。
向顱腔和鼻腔內生長的腫瘤,可壓迫腦和鼻的組織,因而出現顱腦受壓和呼吸不暢的癥狀;盆腔腫瘤可壓迫直腸與膀胱,產生排便及排尿困難;脊椎腫瘤可壓迫脊髓而產生癱瘓。
因腫瘤影響肢體骨骼的發育及堅固性而合并畸形,以下肢為明顯。
腫瘤部位只要有輕微外力就易引起骨折,骨折部位腫脹疼痛劇烈,脊椎病理性骨折常合并截癱。
骨腫瘤后期由于腫瘤的消耗、毒素的刺激和痛苦的折磨,可出現一系列全身癥狀,如失眠、煩躁、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面色蒼白,進行性消瘦、貧血、惡病質等。
對明確骨腫瘤性質、種類、范圍及決定治療方針都能提供有價值的資料,是骨腫瘤重要的檢查方法。良性骨腫瘤形態規則,與周圍正常骨組織界限清楚,以硬化邊為界,骨皮質因膨脹而變薄,但仍保持完整,無骨膜反應,惡性腫瘤的影像不規則,邊緣模糊不清,溶骨現象較明顯,骨質破壞,變薄,斷裂,缺失,原發性惡性腫瘤常出現骨膜反應,其形狀可呈陽光放射狀,蔥皮樣及Codman三角。
病理組織學檢查被認為是一種準確率較高的診斷方法,但如取材部位不當,也能造成診斷上的失誤,所以病理檢查尚須結合臨床及x線檢查。常用取材及檢查方法有針吸活檢、切開活檢、冰凍切片、石蠟切片等。
可用于骨轉移瘤的早期診斷。
能較早發現病變組織,準確率高。
骨肉瘤時血沉加快,成骨性轉移性骨腫瘤堿性磷酸酶可增高。
多數骨腫瘤的診斷較為復雜,有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因為不同骨腫瘤可有相近似的表現,良性骨腫瘤可發生惡變;有些骨腫瘤組織學檢查顯示分化良性,但臨床上表現為高度惡性,常常早期出現肺轉移。因此,應結合上述各項檢查進行綜合分析,最后確診依靠組織病理檢查。
1.良性腫瘤
多以局部刮除植骨或切除為主,如能徹底去除,一般不復發,愈后良好。
2.惡性腫瘤
(1)手術切除是治療的主要手段。截肢、關節離斷是較常用的方法。但是,由于化療方法的進步,近年來一些學者開始作瘤段切除或全股骨切除,用人工假體置換。采取保留肢體的“局部廣泛切除加功能重建”輔以化療等措施。
(2)化學治療全身化療常用的藥物有阿霉素及大劑量氨甲喋呤,但藥物的作用選擇性不強,腫瘤細胞在分裂周期中不同步,都影響化療的效果。
(3)局部化療包括動脈內持續化療及區域灌注,其中以區域灌注效果較好。
(4)免疫療法由于干擾素來源有限,還不能廣為應用。
(5)放療方法對骨腫瘤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治療。
良性骨腫瘤易根治,預后良好,惡性骨腫瘤發展迅速,預后不佳,死亡率高,至今尚無滿意的治療方法。
Copyright ? 2015 新鄭市中醫院
本站文字及圖片內容版權歸新鄭市中醫院,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