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后或夜間,突然一側腰背部劇烈疼痛,猶如刀割,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坐臥不寧……”
這就是腎結石的典型癥狀。由于腎結石患者常在夜間犯病,因此許多年后,一些家屬都對親人當年腎結石發作的場景仍記憶猶新。
尿路結石是泌尿系統的常見病之一,其發病率在成人人群中為2%-3%。在體外沖擊碎石術的誕生之前,尿路結石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取石。
如今,體外沖擊波治療泌尿系結石,已成為病人的首選,而這項技術的問世,才不過三、四十年。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了解一下體外沖擊波碎石機的誕生過程:
據說,該機的發明源自一個意外現象的啟示。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西德道尼爾航空公司的科技人員發現,當飛機高速穿過雨云時,飛機內部的器件受到破壞,而外殼卻完好無損。
針對這一現象,道尼爾公司成立了沖擊波研究室。1969年,在西德國防部資助下,他們開始了《沖擊波與動物組織間的相互關系》這一課題的研究。
他們發現,人體的某些組織對沖擊波特別敏感,而另外一些組織則不然,沖擊波在穿透它們的時候幾乎沒有能量損失,而在研究過程中,用于測量的金屬探針經常被沖擊波擊碎。這一消息傳到慕尼黑大學外科研究所的愛森波格教授耳中,當時他正在研究尿路結石的治療問題。
愛森波格教授與道尼爾公司科研人員通力合作,開辟了尿路結石治療的新紀元——體外沖擊波碎石,堪稱結石治療上的革命。更多的科學家加入到該項研究中來,他們先解決了沖擊波的聚焦問題,使碎石系統有了一個基本的骨架。之后又解決了X線定位的問題,為體外碎石應用于人體奠定了基礎。
1979年9月,第一臺帶有X線定位系統的碎石機研制成功。1980年,該機首次用于臨床治療腎結石病人,經過4000次沖擊波后,病人頑固的結石被完全擊碎了,幾小時后通過小便排出了結石碎粒,兩天后X線檢查,病人腎區結石影像消失了。體外碎石成為八十年代醫療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在泌尿外科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此后兩年間,碎石機治療了220例病人,證實了大多數尿路結石用沖擊波治療是安全有效的,尿路結石者免遭手術之苦的夢想終于實現。
科學沒有國界, 碎石機問世后,很快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推廣,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生產出體外沖擊波碎石機。1985年我國研制成功第一臺碎石機至今,已有20多家生產廠家,國內接受體外沖擊波碎石的患者已超過20萬人。
隨著臨床經驗的積累和碎石機性能的改進,體外碎石機的適應癥不斷擴大,從單純的腎結石到輸尿管、膀胱結石,從單側單發到雙側雙發,從小的結石到大結石、鹿角狀結石,都取得了較理想的治療效果,體外碎石的成功率在95%以上,真正需要開放性手術的患者已不足5%。
目前,各國都在進一步開發和研制更優秀的新型的體外沖擊波碎石機,使它的性能更加完善。
體外沖擊波碎石經典案例
案例一:李某某,新鄭市辛店人,年僅7歲,病人瘦小,結石卻較大, 2015年10月,李某某在新鄭市中醫院接受體外沖擊波碎石,經過三次碎石,結石全部排出體外。
案例二:孫某,鄭州航空港區人,53歲,左腎有小結石,右腎結石多發,其中一顆達28毫米公分x22毫米,多家醫院建議手術治療,病人因家庭困難,思想壓力巨大。病人于2015年12月在新鄭市中醫院,碎石科醫務人員對孫某的結石情況進行認真研究后,采用體外沖擊波進行碎石,過程順利,結石全部排出,病人很快康復出院。
案例三:病人王某某,鄭州人,右輸尿管中段結石,曾先后兩次在鄭州住院,花費近三萬元,卻沒有將結石排除,右側腎區及腰腹部一直疼痛。2014年8月,病人來到新鄭市中醫院,彩超顯示,病人右輸尿管中段有長方體結石,大小7毫米x3毫米。經過兩次碎石后,結石排出……
有一次我們對病人進行回訪,一位大學生對我們說:“那天晚上,我在學校接到父親的電話,得知母親被檢查出了腎結石。當時,我的頭一下子就懵了,做了一晚上的噩夢,第二天匆匆趕回家。讓人想不到的是,在新鄭市中醫院,醫生只用了半個多小時,就將結石成功粉碎,我們只住了一天院。我對體外碎石技術佩服得五體投地,我認為這是一項真正偉大的醫學發明!”
新鄭市中醫院碎石科電話:68385507
劉瑞花醫生:13783543872
安占杰醫生:13525528976
Copyright ? 2015 新鄭市中醫院
本站文字及圖片內容版權歸新鄭市中醫院,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