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功能評估
淺昏迷指數:5分
呼吸功能差,左眼張開困難,眼球活動差。
肌力:右上肢近端肌力IV級,遠端IV級,右下肢肌力近端IV級,遠端Ⅲ級,右肢體肌張力Ⅲ級;左上肢肌力0級,左上肢肌張力IV級。左下肢因骨牽引無法評定。
認知,語言障礙,飲食不能。
一、藥物治療
1、營養腦細胞,促醒,清除自由基,改善微循環,降張力藥物運用。
2、 抗癲癇藥物運用。
二、高壓氧
1、促醒,糾正腦缺氧、緩解腦水腫。
2、激活腦細胞,促進腦皮質功能恢復。
3、預防壓瘡產生。
三、運動治療
1、左肢體抗痙攣良肢位擺放。
2、左肢體關節被動運動,誘發主動運動,預防關節強直。
3、關節及肌肉牽伸手法治療。
4、關節活動度練習。
5、右上肢精細動作訓練,肌肉耐力訓練;右下肢肌肉耐力訓練,抗阻訓練。
四、物理因子治療:
1、電刺激:促進癱瘓肌肉肌力恢復。
2、痙攣肌治療儀、蠟療:緩解痙攣,軟化瘢痕。
3、經顱磁治療儀:腦循環,促進大腦皮質的可塑性,促醒,改善腦部血液循環。
4、神經損傷治療儀:促進動眼神經恢復,修復脊髓損傷。
5、骨創傷治療儀:加速左髖臼骨折的愈合。
6、左上肢智能肩肘關節訓練器運用,左下肢智能膝踝關節訓練器運用。
五、中醫治療:溫針灸、電針、藥物熏蒸、艾灸。
六、言語、認知治療:計算機言語認知訓練。
治療一月后評估
1、神志清,精神抑郁,左眼能自主睜、閉眼,眼球活動自如。
2、拔除氣管插管,自主呼吸,肺功能佳。
3、左髖臼愈合佳,拔除骨牽引,進行運動訓練,活動良,改善。
4、認知:理解力可,記憶力差,計算力可。
5、言語:能簡單說清2-3個字,字間連貫性差,飲食嗆咳,吞咽困難,仍需鼻飼喂養。
6、肌力:左上肢肌力Ⅱ+級,肌張力Ⅲ級,左下肢肌力I級,肌張力IV級,左膝關節屈伸不能 ,左髖關節外旋疼痛明顯,右肢體功能恢復。
一、藥物治療
1、營養腦細胞及周圍神經藥物治療。
2、抗癲癇藥物運用,抗抑郁藥物應用。
3、抗痙攣及降張力藥物運用
4、抗骨質疏松藥物運用
二、高壓氧治療
三、運動治療
1、關節主動運動,布置作業,病人每天需獨立完成。
2、關節活動度訓練:髖關節訓練器訓練10次,股四頭肌訓練器訓練20次,踝關節訓練器訓練50次。
3、增加主動運動:左上肢抗阻力訓練,加強左下肢的肌肉耐力訓練。
四、物理因子治療
1、中頻治療:止痛,促進肢體血液循環
2、痙攣機治療儀:控制痙攣,降張力。
3、肌興奮治療儀:增加肌力。
4、經絡導平治療儀;促進肢體血液循環,增加肌肉興奮性。
5、吞咽障礙治療儀:提高咽喉部肌肉力量,促進吞咽功能恢復,同時吞咽康復師加強咽部對食物敏感性的手法訓練。
6、神經損傷治療儀:修復脊髓損傷,刺激周圍神經恢復。
7、自動電動起立床:增強下肢肌肉力量,減少褥瘡、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鍛煉患者站立能力。
8、氣壓循環泵:改善左下肢血液循環,減輕左下肢浮腫。
五、中醫治療:封針、溫針灸、電針、藥物熏蒸、艾灸。
六、言語治療:言語治療師參與病人的系統訓練,加強言語連貫性訓練。
七、認知治療:近期記憶和遠期記憶的強化訓練,心理疏導,穩定情緒。
八、康復工程:訂做左下肢支具,輔助患者自助站立、行走的訓練。
治療三個月后評估:
左膝、髖關節活動度明顯改善,踝關節輕度陣攣。
雙上肢肌力IV+級,肌張力正常。左下肢肌力Ⅲ+級,肌張力Ⅱ級,右下肢功能正常。能自行站立。但軀體平衡能力差,支具輔助步行200米。
左下肢痙攣消失,左下肢浮腫消失,左手精細動作差。
恢復正常飲食,拔出鼻飼管后,飲食無嗆咳。
記憶力、計算力、認知力恢復,能認人、認物、熟悉地點,能熟練掌握兩位數以下數值的加、減、乘、除。
能簡單發出連續十個字,滿足了日常生活需求的表達。
一、藥物治療:口服腦復康等。
二、運動療法:
關節活動訓練,增強肢體肌力及運動耐力。
糾正異常步態,平衡板訓練改善軀干平衡能力,站斜板糾正足下垂,減輕踝陣攣。
三、作業療法:加強手、眼協調能力的訓練,入廁、洗浴、穿衣、做飯、飲食的自立能力訓練。
四、言語認知訓練:閱讀、背誦文章并解釋詞義。
五、物理因子治療:
1、痙攣肌治療儀:控制痙攣
2、經絡導平:改善循環
3、蠟療、中藥熏蒸
患者康復治療四個月,出院時步行平穩、步行距離為500米,飲食、言語、智力恢復正常。能自行大小便、吃飯、做飯、脫穿衣、洗臉。囑其返家后繼續加強肢體肌肉耐力訓練和身體平衡訓練,按時服藥,每月復診一次。
Copyright ? 2015 新鄭市中醫院
本站文字及圖片內容版權歸新鄭市中醫院,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