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摘要:
患兒許某某,男,2歲10個月。于2011年5月4日以“發現運動發育遲緩兩年余,脊神經部分切斷術后二十余天”為代主訴入院。
患兒系孕2產2剖宮早產兒,孕期胎盤前置。生后不足一小時因呼吸窘迫曾至鄭州某醫院治療。之后漸漸發現運動發育遲緩,腰脊四肢無力,下肢內收、痙攣。于入院前二十余天至北京某醫院行脊神經L2L3L5部分切斷術,入院現存問題:雙下肢肌張力高,腰背力量差,平衡、協調能力差,獨站、步行不能。
初期康復評定:
肌力評定:左下肢3級,右下肢3級。
肌張力評定:左下肢3級,右下肢3級。
平衡能力評定:5級,獨站易摔倒。
關節活動度評定:雙下肢內收肌外展角為80度;踝關節背屈100度。
協調能力評定:協調能力差、精細動作能力差。
1、藥物應用:營養神經、促進神經細胞發育藥物應用,神經節苷脂針等。
2、運動療法:促進肢體恢復,抑制痙攣,改善平衡、協調能力。
3、作業療法:改善協調能力,加強入廁、穿褲、穿襪的自理能力。
4、經絡導平應用:疏通經絡。
5、痙攣治療儀應用:降低肌張力,增加關節活動度。
6、蠟療應用:降低肌張力,軟化手術疤痕,緩解痙攣。
7、中頻治療:增加腰背肌力量。
8、經顱磁治療儀:促進大腦皮質的可塑性。
9、針灸、封針應用:加強下肢屈肌穴位的刺激,增強腰背肌力量的穴位刺激。
◎中期康復評定:
1、 肌力評定:左下肢4級,右下肢4級,平行杠下能獨走。
2、 肌張力評定:左下肢2級,右下肢2級.
3、 平衡能力評定:7級,能獨站,外力作用下不易摔倒。
4、 關節活動度評定:雙下肢內收肌外展角為115度;踝關節背屈15度,屈髖、屈膝、足背屈較前改善,已達到步行、步態訓練標準。
5、 協調能力評定:協調能力、精細動作能力有改善,已能自行穿褲穿襪。
1、 藥物應用:營養神經、促進神經細胞發育藥物應用,神經節苷脂針等。
2、運動療法:促進肢體恢復,抑制痙攣,改善平衡、協調能力。
3、作業療法:改善協調能力,加強訓練自行入廁大小便能力。
4、經絡導平應用:疏通經絡。
5、痙攣治療儀應用:降低肌張力。
6、蠟療應用:降低肌張力,軟化手術疤痕,緩解疼痛。
7、中頻治療:增加腰背肌力量。
8、經顱磁治療儀:調至高頻頻率,提高腦細胞的神經興奮性。
9、針灸、封針應用:加強下肢屈肌穴位的刺激,增強腰背肌力量的穴位刺激。
末期康復評定:
1、肌力評定:左下肢4+級,右下肢4+級,能獨走50米。
2、肌張力評定:左下肢1級,右下肢1級。
3、平衡能力評定:8級,步行狀態下,不易摔倒。
4、關節活動度評定:雙下肢內收肌外展角為120度;踝關節背屈20度,已接近正常的關節活動度范圍,足下垂已糾正至正常。
5、協調能力評定:協調能力、精細動作能力有改善,能自行穿褲、穿襪,大小便已能自理。
患兒經康復治療肢體功能已接近常人,囑堅持家庭康復治療,已向家屬指導家庭康復訓練方法,增加腰背、下肢肌力的耐力,使患兒能達到較遠的步行距離,為入學創造條件,多加鍛煉平衡協調能力及精細動作。
每月定期來院由科室評估、指導康復治療,直至恢復正常。
Copyright ? 2015 新鄭市中醫院
本站文字及圖片內容版權歸新鄭市中醫院,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