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那次體檢,讓新鄭籍農民唐海(化名)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6年,54歲的唐海在醫院查出尿毒癥,一時間萬念俱灰。從那以后,唐海的生活便調成了“透析模式”,先是在鄭州接受了一年多的腹膜透析,接著回到新鄭開始了十個月的血液透析,一周兩次,周周如此。
他曾經在一年中四次住院,其中一次在鄭州住了二十天院,就花費了4萬多元,從家里的頂梁柱變成了“小康”夢的粉碎機。
然而,從上個周起,這個遵循了兩年之久的“規律生活”突然間被打破了。新鄭市中醫院內分泌腎病科讓他試著停掉透析,因為在北京腎病專家王占明的指導下,唐海的肌酐已從入院時的1300umol/L逐步下降,穩定在了550umol/L左右。
肌酐值的大幅下降和病人相對良好的的狀態,讓醫生暫時找不到必須讓病人例行透析的理由。
唐海,也成為新鄭市中醫院第一例中斷規律透析,向血液透析說“NO”的尿毒癥病人。
2018年8月29日,是唐海中止透析的第8天,當天早上,醫生拿到了唐海的最新化驗報告:肌酐680umol/L,較一周前有所上升。
化驗結果讓唐海欣喜不已,在過去的一周里,他沒有去找熟悉的透析機報到,內心始終惴惴不安,連續幾晚,他都夢見肌酐又回到了1300umol/L以上。幾天來,他就像一個被羈押的囚犯,焦躁的等待著最終的判決書。
趙曉凱主任告訴唐海,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停透計劃可繼續向前推進。不過,醫生會嚴密跟蹤病人各項化驗指標的變化,平穩有序、循序漸進地實施停透計劃,在確保病人安全的的前提下,去延長透析周期,甚至是徹底擺脫透析。
病人盼的是名不虛傳的專家,醫院也需要貨真價實的大師。攻克兇險腎病,拒絕人財兩空,為勞苦大眾奪回健康的后半生,是人民賦予我們醫務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Copyright ? 2015 新鄭市中醫院
本站文字及圖片內容版權歸新鄭市中醫院,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