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日上午,一位三十多歲的年輕人突發心跳驟停,送醫后經全力搶救,未能挽回其生命,家屬悲痛萬分,難以接受;2017年6月8日晚,一位六十多歲的中年男子隨被家人來到醫院急診科,突然心跳驟停,一頭栽倒在地,醫護人員連續搶救了幾個小時后,無奈宣告病人死亡……這一連串猝死事件的發生,讓我們不得不去關注一下心血管疾病。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與知識的傳播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三寸手機屏幕,攬括天下奇聞,瀏覽和轉發各種信息對于大眾來說,已經成了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而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年代,醫療健康類的文章更是鋪天蓋地,可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甚至有時還會出現完全相悖的健康理論各行其道,讓人摸不著頭腦。
高發季,是所有健康資訊中使用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那么炎熱的夏季,是不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呢?
通過互聯網查詢,小編竟毫不費勁的就集齊了五種不同的“學說”:
“春季說”——《心血管病如何安度春天危險高發季?》……
“夏季說”——《夏季心血管疾病為何高發?》……
“秋季說”——《入秋務必要提防心血管病》……
“冬季說”——《冬季是心血管病的高發季,怎么保養看這里!》……
春夏秋冬,竟然都可以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
但是讓小編萬萬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竟然又看到了第五種學說——“季節交替說”:《季節交替,警惕心腦血管病!》……
不過,從住院病人的數量上來看,入夏以來,心病科的病人確實有增無減。比如下面這位張大爺,平時好好的,突然就胸痛了起來。
張某,65歲,無明顯誘因胸痛,疼痛由右耳后放射至心前區,伴大汗、一過性黑曚,伴乏力、頭痛、頭暈、視物旋轉,持續約1小時稍緩解,在鄭州某醫院被確診為“冠心病”,先后兩次轉院,效果均不佳,轉入新鄭市中醫院,以求進一步治療。
中醫診斷:“胸痹”,病人情緒易激動,肝失疏泄,氣行不暢,血行瘀滯,而致氣血瘀滯,發為胸痹,結合其舌脈,可辨氣滯心胸證。
西醫診斷:冠心?。ú环€定心絞痛)、心肌梗死。
心病科給予張某一級護理,完善相關檢查,并采取一系列中西醫對癥支持治療措施。
張戰國主任結合張某在鄭州醫院的檢查結果,考慮存在血管狹窄情況,與家屬溝通后,計劃擇日進行冠脈造影,必要時進行支架植入。
兩日后,張某在新鄭市中醫院接受冠脈造影,造影結果顯示患者前降支病變嚴重,有必要進行支架植入,家屬同意了手術治療方案。
隨后,張某接受了支架植入手術,手術持續近1個小時,術中順利,張某無特殊不適,支架貼壁良好,無殘余狹窄。
術后幾日,張某未再反映胸痛不適,病情逐漸平穩,五天后好轉出院。
Copyright ? 2015 新鄭市中醫院
本站文字及圖片內容版權歸新鄭市中醫院,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使用